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30年最常见死因预测报告,未来一百年里,癌症将继续位居人类“夺命杀手榜”首位。而事实上每个人一生中得不得癌是有概率的,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4年研究解析中国肿瘤流行病谱》显示,如果按照平均寿命74岁计算,人一生中患癌概率都是22%。
”
美国癌症学会总结了癌变初期的身体信号,每一个都是扼杀癌症的机会,务必牢记于心。
信号1:咳嗽不停,痰中带血
警惕是否是肺癌。
肺癌典型征兆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约2/3有顽固刺激性咳嗽。这种刺激性咳嗽用抗生素无法减轻,通常是间断性咳血痰或痰中带血丝,或咳嗽有大量泡沫痰,伴随喉部哮鸣音、胸闷、气促等表现。
若上述症状持续2~3周不缓解,建议就医。
信号2:长期口腔溃疡,舌头白斑
警惕口腔癌。
口腔溃疡通常10天内会自行愈合,长时间不愈合的溃疡可能是结核性溃疡或者癌症。若溃疡伴有反复出血及不明原因的麻木、灼热、干燥感,且超过两周不愈合,就要警惕。
口腔白斑是一种上皮异常增生的癌前损害特征,也需要留意。
信号3:消化不良、吞咽困难
警惕食道癌、胃癌、喉癌
如果出现长时间不明原因的持续消化不良,需考虑胃癌的可能。
长期吞咽困难,进食时出现胸骨后疼痛、食管异物感,不进食也会感到食管壁有菜叶、碎片或米粒贴附,吞咽下食物后会感到食物下行缓慢,甚至停留在食管内,应尽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镜检查。
信号4:淋巴结肿块
警惕淋巴瘤。
淋巴结是免疫器官,出现肿大一般与各类炎症有关。但若出现肿块,则可能是淋巴瘤、艾滋病、淋巴结核等严重疾病的征兆。
若淋巴结肿大时间较短,摸起来比较柔软,自觉疼痛或压痛,一般属于良性。
若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长时间不消,坚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无疼痛或压痛,且逐渐增大,则要警惕肿瘤的可能。
信号5: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
警惕造血系统癌症。
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常有发热现象。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在淋巴结肿大的同时,病人可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等症状。因此,长期原因不明的发热应疑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信号。检查方法:血液检查、骨髓穿刺。
信号6:嗓音嘶哑
警惕喉癌、甲状腺
喉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和咽炎有许多相似之处。
若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刺激性干咳等症状,或有痰中带血、咽部异物感等,对症治疗不见好转,或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应进行详细的喉镜检查。
甲状腺癌早期也少有典型症状,声音变嘶哑是甲状腺癌的一个信号,应及时做颈部B超排查。
信号7:突然体重骤降
警惕胰腺、胃、食道、肺癌
体重是健康“风向标”,如果饮食运动均未改变,但体重在一两个月内下降10%左右,伴有厌食、腹泻、便秘等,要警惕上述几种癌症。不过,导致体重骤降的疾病很多,最好请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信号8:便秘、腹泻、便血
警惕结直肠癌。
大便形态、颜色以及排便规律的变化,是结直肠癌最直接的早期表现。
4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稀便、黏液便、脓血便,或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长期下腹部不适,如腹胀、腹痛、腹鸣或隐隐作痛,且有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腹部可触摸到肿块,需及时就诊。
不过便血是临床上较复杂的一种症状,痔疮、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导致,若只发现便中带血不必过于恐慌,及时就医即可。
信号9:莫名疼痛
警惕骨癌、睾丸癌
疼痛是多种癌症的症状,多见于中晚期,骨癌和睾丸癌早期就可能出现疼痛。
骨癌早期疼痛具有固定性、持续性特点,夜间尤甚,且日益加重。当感到腰背、四肢、关节等处疼痛、肿胀,找不到创伤、炎症、风寒等诱因,就要提高警惕。
睾丸癌疼痛常是局部隐痛、胀痛,痛感不是很强烈,手摸睾丸能发现不对称,患侧体积增大,有下坠感。
信号10:阴道莫名出血
警惕宫颈、子宫癌
有些女性在性交、妇科检查,或用力排便后有少量阴道出血,呈淡红色或褐色,属“接触性出血”,可能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信号。
阴道出血一般先少后多,或时多时少,病情发展到中期,出血会明显增多。此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坚持4~6个月复查。
绝经期后有不规律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在排除宫颈癌和阴道炎后,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
8个好习惯,癌症绕着你走
一、以植物来源的食物为主
红肉摄入太多增加罹患肠癌的风险,每周找出一天不要吃肉,多摄入蔬果、豆类。
二、利用一切机会站起来
研究显示,只要每天能够坚持半小时运动能有效降低发病率,站着也有防癌功效。
三、杜绝癌症性格
凡事要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避免形成所谓的“癌症性格”——多疑、焦虑。
四、告别加工食品
亚硝酸盐是导致食道癌、肠癌、肝癌、胃癌等十多种癌症的罪魁祸首之一。
五、减顿酒,少支烟
戒烟限酒有益健康,能减少患癌概率。吸烟者的癌症死亡率比非吸烟者高2倍。
六、避免补充剂
有证据表明,大剂量的营养素补充剂对人体可能有保护作用,也可能会诱发癌症。
七、重视体检
每年的定期体检不能错过。癌症如果在早期就被发现,配以正确的治疗方案,可大大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
八、限制摄入高能量密度的食物
避免含糖饮料,限制果汁的摄入,尽量少吃快餐以预防和控制体重增加。
来源:生命时报
声明:
本公众号内容仅作交流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仅依照本文而做出的行为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行为人自行承担责任。专业医学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或专业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