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5岁
2006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左偏,左侧上肢抽搐,发作时意识清醒,持续时间约1-2分钟,可自行缓解,当天发作2次。遂于医院就诊,考虑为“颈椎病”,经对症治疗后仍感左侧肢体麻木,为进一步明确诊疗。
2007年1月,行PET-CT显示:左肺上叶尖后段肺癌;并右侧顶叶脑转移”,考虑为“肺癌脑转移”。
2007年1月,在全麻下行“脑转移瘤切除术”,术后未再出现上肢抽搐及走路左偏,术后病理为(颅内占位组织)转移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CgA(-)、CK(++)、CK(5/6)(++)、EMA(++)、Ki-67(50%+)、NSE(-)、P53(++)、P63(-)、S-100(-)、Syn(-)、Vimentin(-),病理标本行基因检测“未检出EGFR及KRAS基因敏感突变”,术后行化疗2周期“紫杉醇+卡铂”,具体用量不详,2周期化疗后拟行手术治疗,因肺部肿瘤靠近大血管,不能手术,患者遂来我院就诊,经专家咨询,行质子放射治疗。
质子治疗一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治疗前最大截面:3.88×3.90,体积由44.56cm3;治疗一个月后截面为2.48×2.13,体积15.68cm3;体积缩小65%。
案例解读
质子束和重带点粒子特有的物理特性,是靶区在获得更为精准的照射剂量的同时,也能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射量。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在安全的范围内提高肺癌患者靶区的受照剂量。由于传统治疗方法对肿瘤局部控制不足,且有证据显示更大剂量照射可以改善肿瘤局部控制,因而对肿瘤患者采用质子放射治疗是更好的选择。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控率很高,由于质子放疗的准确性优于传统放疗,因此治疗疗效会更好。筑波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患者2年局控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7%、88.7%和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