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客户端,和病友交流
点击下载
返回
严冬 主任

严冬教授:多措并举促进诊疗均质化,目有繁星直面困境与挑战

2024-06-11 12:0096
 免疫治疗打破瓶颈之困,食管癌诊疗迎来全新格局

严冬教授: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但可选化疗药物范围小、响应率低,患者生存获益非常有限,5年生存率仅为20%。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药物的发展,其打破了多年来食管癌治疗的瓶颈,为晚期食管癌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也开创了新的治疗格局:

 

食管癌二线治疗应用PD-1抑制剂单药进行治疗,可获得远高于单药化疗的响应率和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耐受性较好。RATIONALE-302研究显示[1],替雷利珠单抗组的总生存期(OS)显著优于化疗组(8.6个月 vs. 6.3个月;HR=0.70;P=0.0001),并且12个月生存率达到 37.4%,亦高于化疗组(23.7%)。而且无论是TAP>10%(HR=0.54)组,还是TAP<10%(HR=0.82)的患者,均观察到生存获益。与化疗相比,替雷利珠单抗改善了食管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缓解率(20.3% vs. 9.8%),并且安全可靠,未发现新的不良事件。

 

而在食管癌一线治疗领域,抗PD-1单抗联合化疗的临床研究也大获成功,多款免疫治疗药物获批一线适应证。RATIONALE-306研究[2]纳入了全球162家中心共649例患者,该研究结果显示,替雷利珠单抗数据优势显著,中位OS达到17.2个月,远高于单纯化疗的对照组,延长了近6.6个月,并且降低了34%的死亡风险(HR=0.66)。同时,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相对于单纯化疗组在中位PFS上也有明显延长,分别为7.3个月和5.6个月,延长1.7个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组降低了38%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3.5% ,对比化疗实现了21.2%的提升。而在安全性方面,替雷利珠单抗组表现良好,两组之间最常见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这一研究结果为全球食管鳞癌一线治疗提供了高级别循证依据,进一步夯实了免疫治疗在食管鳞癌一线治疗中的地位。

 

对于食管癌的免疫治疗,我们一直在努力前行,探索更多的药物治疗方案。例如,在二线治疗领域进行更多联合模式以及新型药物的应用,如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化疗、免疫联合放化疗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治疗等,尽管上述研究多是小样本或Ⅱ期研究。在围术期方向,对于晚期食管癌的免疫治疗策略仍在探索阶段,未来还需要进行深入探究。

多管齐下促进食管癌诊疗均质化,MDT助力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严冬教授:食管癌的规范化治疗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话题,肿瘤的治疗质控、药物质控都是肿瘤治疗规范化的关键步骤。目前,国内包括国家肿瘤诊疗质控中心在内制定了多个版本的食管癌诊疗指南,旨在通过诊疗指南以促进食管癌诊疗的同质化与规范性。我们国家也在进行大量工作,通过培训、教育促进指南推广,助力食管癌领域同道对指南的融会贯通。诚然,在临床实践中了解指南制定的原因及指南制定的临床研究依据,才能更好地运用指南,更好地将指南落地实施。而食管癌诊疗指南基本每年都会进行更新,这与该领域内研究不断进展相关。

食管癌的治疗,既要精准化、规范化,还需要个体化。无论是对于可手术患者还是不可手术患者,均建议在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下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这样才能使治疗更加规范与合理,才可让越来越多的食管癌患者生存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就食管癌诊疗团队而言,不论是我们中心,还是国内其他诊疗团队,应积极参与肿瘤规范诊疗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而开展临床研究,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方式。老中青三代,平时除外指南的培训与理解、大量病例的积累,还可通过开展临床研究,特别是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更好地将肿瘤规范化诊疗与精准化治疗进行结合,进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此外,国家层面也在建立各种各样的区域医疗中心,促进更多医生开展肿瘤规范化治疗,同时也鼓励医生参与到肿瘤诊疗质控中心的建设,以全面提升对食管癌的诊疗能力与诊疗质量,促进食管癌诊疗水平的平衡与均质,从而提高食管癌整体治疗疗效,提升我国食管癌的整体治疗水准。

直面艰难临床困境,心存希冀展望未来

严冬教授:目前PD-1/PD-L1单抗治疗已成为晚期食管癌的标准一线及二线治疗选择之一,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在国内外众多临床研究中已获得明确验证,并写入了各类指南。但在食管癌免疫治疗领域,尤其是食管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的应用还有许多探索空间,应用前景也极为广阔。

随着治疗策略的优化与治疗理念的提升,我国食管癌5年总生存率获得显著改善。然而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各省、市及区县级医疗水平存在差异,我国食管癌的总体诊疗质量良莠不齐,仍面临着较为艰巨的临床困境:

一是食管癌早期诊断率低。由于食管癌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缺乏,患者确诊时往往已处于疾病中晚期,总体预后不佳。未来可通过早诊早治让治疗前移,或可助力食管癌整体疗效的改善。

二是食管癌整体诊治水平存在差异。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且食管癌发病具有地域分布特点,导致我国食管癌诊疗水平与质量参差不齐。未来,在食管癌临床诊疗的均质性、同质化方面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是药物方面。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晚期食管癌治疗的基石,随着治疗手段及药物的进步,免疫治疗已极大地改变了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格局,但遗憾的是依然会有很多病例出现原发性耐药或继发性耐药、超进展等情况,为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困扰。

四是疾病管理方面。食管癌的诊疗需要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管理。因为该病不仅仅涉及肿瘤本身,还可能与肿瘤进展带来的各种合并症与并发症相关。由于我国食管癌疾病谱具有自身的特点,并且发病率极高,对于疾病的整体管理与综合治疗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紧急通知!如果您有相关基因靶点突变,例如有
EGFR/ALK/NTRK/HER2/claudin18.2/等靶点突变,
请速联系我们,为您申请临床新药,获取营养补助等

1. 添加医学顾问微信,扫描☟二维码

2. 备注【癌种】申请方舟援助金


咨询医学顾问


拨打患者咨询电话:400-666-7998



同类肿瘤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