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3 16:52 编辑:全球肿瘤医生网
ROS1突变不常见,但有较强的排他性
ROS1又名c-ros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种具有独特致癌作用的病毒原癌基因。ROS1是细胞表面上众多信号接收器(受体分子)中的重要一员。正常情况下,ROS1接收外部特定信息后活化,并传递到细胞内部,指导细胞有序地生长和增殖。
ROS1发生重排后,ROS1基因表达的蛋白缺失细胞膜外的部分,只保留细胞膜内的激活区域,并与其他蛋白发生融合,长期处于过度活跃状态,持续传递生长增殖的信号,就会导致细胞异常增多,从而诱发肿瘤的产生。
ROS1重排阳性只占非小细胞肺癌人群的1%-2%,多发生在年轻不吸烟肺癌患者。ROS1重排有明显的排他性,一般不与EGRF、KRAS、ALK、RET等突变同时存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在一些基因检测中,ROS1重排占比1.7%左右。
一线治疗以克唑替尼为主,ALK抑制剂也可用
对于ROS1重排肺癌患者,目前克唑替尼是这些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克唑替尼一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7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9.2个月。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ROS1发生重排的肺癌患者使用克唑替尼效果较好。然而最近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部分ROS1重排阳性患者克唑替尼疗效相对差一些。
研究发现,ROS1这个基因一般不单独作恶,而是要和别的伴侣基因融合才能作恶,而CD74-ROS1融合是最常见的。
而CD74-ROS1融合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疗效相比其他ROS1融合基因要差。研究人员回顾了36例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ROS1重排患者的数据,其中19例为CD74-ROS1融合患者。结果如下:
项目 | CD74-ROS1融合 | 非CD74-ROS1融合 |
客观缓解率(%) | 73.68 | 94.11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月) | 12.63 | 17.63 |
中位总生存期(月) | 24.33 | 44.5 |
另外,研究中还发现,CD74-ROS1融合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脑转移,而克唑替尼的入脑能力相对较弱,对脑转移患者控制效果不佳,这些研究在世界肺癌大会(WCLC)2017已有报道。
另外,有研究显示,ROS1与ALK 的酪氨酸激酶区域约有49%的同源性,一些ALK抑制剂也被用于ROS1重排患者。
对一个厄洛替尼(ALK抑制剂)治疗无效的ROS1阳性病例(无EGFR突变和ALK重),克唑替尼治疗12周后患者完全缓解,该研究结果在临床上进一步确认了ROS1重排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ALK抑制剂克唑替尼的敏感性,证实ALK抑制剂可能是ROS1重排的患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
新药不断涌现,TQ-B3101解决入脑难题
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靶向药呈现井喷态势。针对罕见靶点的药物也表现出卓越的治疗效果。一款由国内药企自主研制的ROS1靶点新药TQ-B3101以优秀的数据惊艳亮相2020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TQ-B3101 临床Ⅰ期试验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27例为肺癌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TQ-B3101治疗剂量不同,研究共将患者分为7个剂量递增组别和2个剂量扩展组别(350 mg bid/300 mg bid)。
结果显示:
在全部患者中,整体缓解率为62.5%;
在接受350 mg bid治疗的8例患者中,整体缓解率达到了87.5%;
在基线有脑转移的8例患者中,整体缓解率达到了62.5%。
试验表明,在提高整体缓解率的基础上,TQ-B3101能够很好的透过血脑屏障,对于脑转移患者控制情况非常好。目前这一药物的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并且患者招募也在继续。
另外,还有两款新药虽尚未获批,但已获得NCCN指南推荐,即可用于ALK突变或ROS1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劳拉替尼(Lorlatinib)和推荐用于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色瑞替尼(Ceritinib),并且,这两款药物也同样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全球肿瘤医生网汇集了更多新药资讯,内容涉及各个癌种,病友可在线了解。
未来,随着更多药物的获批上市,肺癌ROS1突变患者将有更多更好的用药方案可被选择,我们也期待脑转移难题早日被解决,更多患者可受益。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Q82AsD3vTDk3LiUH0OI6ow
2. https://www.sohu.com/a/232485934_439587
3.https://www.cst-c.com.cn/contents/science-cancer-research/alk-and-ros1-disease-drivers-in-cancer/alk-ros1
4.https://zhuanlan.zhihu.com/p/47410344
本网站新闻资讯、文章、研究数据、治疗案例均来自于国内外医学论文,所涉及到的新药、新技术有可能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患者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依据。癌症治疗目前尚无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参加新药新技术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