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的作用
普通的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到达身体的不同部位,只有很少一部分药物会作用于病变的部位。这种药物治疗方法通常会导致全身性的不良反应,伤害正常的组织细胞。靶向药物是指能够精确地作用与病变部位的药物,通过靶向药物来治疗癌症的方法称为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包括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靶向等。那么,靶向药物传递和释放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介绍靶向药物的相关知识。
1、被动靶向。被动靶向利用的是特定组织器官的结构特点,使得靶向药物能够呈自然分布的状态,从而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被动靶向比较依赖药物的尺寸,超过7μm的药物微粒会被截留在肺部毛细血管之外,而超过200nm的药物微粒则容易被脾脏的网状内皮系统吸收。
2、主动靶向。主动靶向是指药物能够主动和目标组织细胞相结合的情况。主动靶向治疗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或者化学方法,将抗体、多肽、糖链等适配体与靶标分子联系起来,从而达到靶向治疗的效果。
3、物理靶向。物理靶向是指通过光、热、磁场、电场等物理信号,人为地控制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实现药物对病变组织的靶向治疗。靶向治疗适合癌症晚期患者,尤其是身体非常虚弱的患者,这些患者往往无法承受化疗的毒副作用。
靶向药物吃了5年实例
肝癌属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靶向药物对于控制肝癌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主要是看发现的早晚,如果发现的较早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转移和扩散等。进行外科手术后配合化疗药物或者是靶向药物,以防止其复发和转移起到最大的疗效。如果只是单纯的靶向药物治疗,那么还是很难彻底的控制住肿瘤细胞的,所以说尽量的延缓感染的进展。一般来说,肝癌患者靶向药物吃了5年以后其药效已经不是很大,病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
分子靶向药物是抗肿瘤靶向药物里面的最重要的一类,其主要的靶向治疗点是一些分子信号转导通路,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多聚腺苷二磷酸核酸聚合酶通路和凋亡信号通路等等。这些通路活化以后会加速细胞的癌变,而我们的分子靶向药物就是阻止这些信号通路的“拦路虎”。
主要的代表药物有帕尼单抗、曲妥珠单抗、维罗非尼、伊马替尼等,大多数都是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剂。这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有皮疹、腹泻、口腔溃疡、骨髓抑制,以及一些超敏反应。
大多数患者在应用靶向药物以后会出现皮疹,经常出现在阳光可以照得到的地方,如头面部、颈部等。这些皮疹一般不会太严重,如果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一般应用糖皮质激素类的药膏减轻临床症状即可。如果伴有瘙痒难耐和肿痛的皮疹可以吃一些消炎药物,如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等。由于癌症患者免疫力低下,一定要注意防止皮疹破溃感染。
腹泻也是分子靶向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对于防止腹泻可以从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上来入手。尽量少吃一些高纤维不好消化的东西,一定要避免过辣、高甜等刺激性食物。癌症患者的身体已经是强弩之末,对于饮食卫生,也一定要重点注意。
靶向药物在治疗肿瘤方面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靶向药物和其他的药物一样,也会面临耐药性的问题,多数患者在用药7、8个月以后会逐渐的产生耐药性,当然有些患者的耐药性可能会不明显,这样的患者一直服用靶向药物,能够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