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肺癌治疗

肺癌脑转移治疗,肺癌脑转移怎么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案,肺癌脑转移治疗方案

2020-10-29978

  肺癌脑转移治疗,肺癌脑转移怎么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案,肺癌脑转移治疗方案

  脑转移是肺癌发展到中晚期的表现与标志之一,也是众多癌症患者与家属最不想听到的消息。

  根据类型的不同,约20%~70%的肺癌会发展为脑转移,超过2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伴有脑转移。肺癌脑转移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疾病进展,会逐渐对患者的生活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直至终末期,甚至会进展为意识障碍、昏迷等。

  如果不进行任何干扰,脑转移患者的自然生存期约为1个月左右;若经有效干预,患者生存期可显著延长,疗效良好时可超过1年。

  肺癌脑转移的表现:复杂多样,也可能不够典型

  肺癌脑转移的症状表现很多,但初起病时通常比较隐匿,且容易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很多患者在结束前期治疗,甚至经过多年无复发生活后,很难及时注意到这些症状,导致诊断不及时甚至误诊、漏诊。

  因此,提前掌握并重视脑转移的症状,对于患者及患者家属来说非常必要。

  肺癌脑转移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主要因颅内压升高或脑水肿导致,常于清晨、静息状态、咳嗽或紧张时加剧)、呕吐(尤其是喷射样呕吐)、视力障碍或视力下降、精神异常(异常的兴奋、躁动、忧郁、健忘或出现虚构记忆)、单侧肢体感觉异常或无力、幻嗅、偏瘫或踉跄步态、耳鸣或耳聋等。

  癌细胞入脑,意味着这两道屏障被突破

  大多数类型的肿瘤,发生扩散时都会首先转移至肝、骨,以及肺等其它部位,再发生为脑转移;但对于肺癌来说,脑转移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发展方向。

  这样的表现与肺自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作为最主要的气体交换器官,肺中含有丰富的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原发于肺的肺癌,癌细胞脱落后很容易进入血管,并随血液向身体各处转移。

  可以说,肺的毛细血管床承担着阻止癌细胞向其它组织或器官转移的重担,是阻止癌细胞入脑的第一道屏障。若癌细胞侵袭肺脏、损伤肺内毛细血管管壁,并经由此处进入血液,那么癌症发生其它部位转移的风险也会随之显著提升。而这也是为什么各类癌症通常都会在先发生肺转移后才逐渐发生为脑转移的原因,肺癌原发于肺组织细胞,对于肺脏的侵害更加严重。

  而阻止癌细胞入脑的第二道屏障,理论上来说应当是大家常有耳闻的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指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正常情况下,血脑屏障可以阻止各类有害物质进入脑内,也可以将脑内产生的有害或过剩物质排出脑外,是保护脑免受各类损伤的重要结构。

  许多治疗癌症的、分子较大的药物,都因为这道血脑屏障而被阻隔在了脑外。那么从理论上来说,体型比这些药物更大的癌细胞,应该也无法穿过血脑屏障才对。

  但事实上,血脑屏障也同样是癌细胞侵袭的受害者。对于癌症脑转移的途径,目前有多种理论假说。

  "趁虚而入"和"暴力破拆"

  早期的理论曾经猜测为,癌细胞很可能是通过血脑屏障上的细小伤口、或索性破坏血脑屏障创造伤口,来进入脑内的。当然,目前更加深入的研究已经发现了这种假说的不完善之处,并作出了补足。

  "见缝插针"

  一篇发布于2018年《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癌细胞能够通过血脑屏障上环绕脊髓的毛细血管进入中枢神经。这种毛细血管的基底膜上存在粘连蛋白,癌细胞能够依靠自身表达的整合素,与这种粘连蛋白结合,顺着毛细血管入侵。

  "远隔转移"

  癌细胞及癌栓通过潜伏入动脉、椎静脉、淋巴管,上升或逆行性转移到达硬脑脊膜。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与原发细胞的体积、其在血管内皮的贴壁能力、甚至是细胞表面的电荷性都有一定关系,因此不同原发部位、不同突变类型的癌症,其侵袭及转移的能力各不相同。

  除了这三种假说以外,还有很多研究尝试解答癌细胞穿过血脑屏障的渠道与方式。这些理论研究,对于指导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将癌细胞入脑的方式研究透彻,那么是不是也能够研发出能够提前预防癌细胞转移入脑的药物呢?

  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入脑性是关键

  临床上对于预防癌细胞入脑的药物确实有一些研究(比如idelalisib),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在已经确诊了脑转移之后进行有效的治疗。

  脑转移病灶的治疗方案和各种原发病灶类似,主要依靠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方案包括手术与放疗等。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患者有脑部症状的情况下,如果脑部转移病灶数量较少(≤3个),则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方案、局部放疗(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方案;如果脑部转移病灶数量较多(>3个),则基本不考虑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局部放疗联合全脑放疗方案。

  孤立脑或肾上腺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孤立脑或肾上腺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全脑放疗的重要性更大。小细胞肺癌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脑转移的风险更高,也更难以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有效的治疗。但整体来说,小细胞肺癌对于放疗更加敏感,因此更应该有效利用放疗来控制患者的疾病、消除病灶。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血脑屏障有可能会横亘于药物与病灶之间、阻止药物发挥疗效,而手术和放疗这两种局部方案从外部绕过了血脑屏障,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达到治疗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仅仅依靠局部治疗就能够完全控制住患者病情。

  全身治疗

  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仅仅能够处理患者脑内的病灶,如果想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控制患者原发病灶的治疗及全身治疗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

  临床常用的全身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在这几种治疗方案之中,结合疗效与不良反应两方面考虑,靶向治疗的效果显然优于化疗;但并非每位患者都能检出有获批药物的突变靶点,且长期使用靶向药物有发生耐药的风险存在,因此目前化疗也是无可取代的重要治疗手段。

  不论是哪种全身治疗方案,首先必须具备的一点是入脑性。在使用了各种“手段”之后癌细胞通过了血脑屏障并在患者的脑内定植,而药物想要进入病灶“追击”癌细胞,同样也需要具备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部分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对于脑转移患者的疗效不佳,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分子量较大,被血脑屏障像阻拦“有害物质”一样过滤了出去。

  考虑到这样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将治疗脑转移病灶作为了研究的重点,新药研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

  其中,在研新药包括正在免费招募患者的多款药物:

  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VITRAKVI)

  “治愈系”药物、广谱抗癌药、第一代NTRK抑制剂拉罗替尼,治疗NTRK突变的脑转移肺癌患者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在一项研究的受试患者中,7例为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拉罗替尼治疗的整体缓解率为57%。

  恩曲替尼(Entrectinib)

  “治愈系”药物、广谱抗癌药、第一代NTRK抑制剂恩曲替尼,获批上市的时间比拉罗替尼稍晚,但同样对于NTRK突变的脑转移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在一项研究的受试患者中共8例为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恩曲替尼治疗的整体缓解率为62.5%。

  同时,恩曲替尼是一款多靶点抑制剂,可以靶向NTRK、ROS1及ALK靶点。这样的特点使得恩曲替尼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有潜力为更多患者带来治疗的希望。

  目前,为了进入国内市场,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两款药物都分别在进行临床试验,并招募相关患者参与。存在NTRK突变的各类实体瘤患者可以联系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400-666-7998),或将病例及报告发送至doctorjona0404@gmail.com申请参与。

  TQ-B3101

  TQ-B3101是一款由我国药企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自主研制的ROS1靶点新药,其优势在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整体可控,对于脑转移患者有效,同时为国内自主研发药物,国内患者更容易获得。

  在2020年ASCO大会上公开的研究中,共8例脑转移患者参与试验,TQ-B3101治疗的整体缓解率达到了62.5%,疗效同样可靠。

  目前,TQ-B3101胶囊单药治疗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符合标准的患者可以联系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400-666-7998),或将病例及报告发送至doctorjona0404@gmail.com申请参与。

  小汇有话说

  不论是哪一种肿瘤,及时发现、尽早治疗都是挽回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法宝”。患者应当遵照医生的指导,重视复查、定期复查,将脑转移或者复发扼杀在摇篮里。

  但即使做到了定期复查,也不能保证百分百发现转移病灶。如果确诊时转移病灶已经体积较大,或已经发生了多处转移,那么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案,就成了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法门”。

  到那时,患者一定要相信医生、配合医生,抓住生存的机会,让治疗手段发挥它最大的效果。

紧急通知!如果您有相关基因靶点突变,例如有
EGFR/ALK/NTRK/HER2/claudin18.2/等靶点突变,
请速联系我们,为您申请临床新药,获取营养补助等


1. 添加医学顾问微信,扫描☟二维码
2. 备注【癌种】

联系我们

治疗目前有困惑?

医学顾问免费为您解答


本网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本网站只为患者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医生咨询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
临床招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