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治疗,晚期肝癌靶向药乐伐替尼(Lenvima)现实世界数据公开
肝癌是消化系统肿瘤当中十分常见且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占年新发癌症病例中4.6%和年死亡病例的8.3%;尤其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占年新发病例的9.0%和死亡病例的13.0%。
而在治疗手段方面,肝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方案与其它癌症相比较少,多为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及免疫药物。乐伐替尼(Lenvatinib,Lenvima)于2018年获批肝癌一线适应症,是晚期肝癌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近期,一项在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年会(AASLD)上公开的研究结果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研究统计了在现实世界应用条件下,乐伐替尼治疗肝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总生存期更长
研究进行时间从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共观察了51例接受乐伐替尼治疗的肝癌患者。
整体来说,共有9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任何等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见的为新发或恶化的高血压(47%)和甲状腺功能减退(39%)。
在报告发生了新发或恶化的高血压的患者中,88%的患者需要使用降压药;在发生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75%的患者需要接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其它严重的不良事件包括十二指肠溃疡(2%)、恶性高血压(2%)、过敏(2%)和其它原因导致的死亡(2%)。
但研究者同样指出,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样与最终的疗效相关。在治疗期间发生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竟然显著地超过了未发生此类不良事件的患者!
根据目前的统计结果,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309天;而发生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尚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仍有超过50%的患者存活。
除此以外,单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基线白蛋白水平和胆红素水平也是患者总生存期的预测因素。
不良事件,有时候也并非停药指征
绝大多数时候,医生和患者们都认可,发生了“不良事件”是一件坏事。
比如,此次现实世界研究中观察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是乐伐替尼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在临床试验状态下,REFLECT试验中,接受乐伐替尼治疗的肝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16%。但根据本项现实世界研究中的分析结果,甲状腺减退这一不良事件的发生,很可能意味着患者对于乐伐替尼的响应更充分,因此疗效更好。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一些免疫治疗当中,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发生了不良反应的患者更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2020年10月发表于JAMA Oncology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分析了来自5个中心的62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者指出,发生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比那些没有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生存期更长。
结果显示,没有发生任何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8.7个月,发生了1个器官或组织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2.3个月,发生了2个器官或组织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21.8个月!
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研究者也观察到了同样的趋势(2.8个月 vs 5.1个月 vs 10.9个月)。
的确,从理论上来分析,患者发生了不良事件,就意味着在靶细胞(癌细胞)、靶病灶(肿瘤病灶)以外的地方,有更多细胞与组织对于药物产生了反应。以此类推,靶细胞和靶病灶对于同种药物产生反应的几率和程度也会更高,疗效自然也就越好。
研究者指出,类似的发现对于癌症患者的治疗很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小汇有话说
不论是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这些癌症治疗方案造成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都可以被分为两类:容易被对症治疗控制或解除的低级别不良事件,和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的高级别严重不良事件。
我们所说的“可能具有指导意义”的不良事件,一定是一些容易被控制、不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的事件。如果不良事件非常严重,比如达到了三级或以上、无法通过对症治疗进行控制,那么患者还是该减量就减量、该停药就停药,绝对不能贸然冒险。
但是如果,患者们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轻度的、低级别的、能够控制的不良事件,也许也可以斟酌一下风险,是否在承担一些不良事件的同时继续用药,反而能获益更多。
肝癌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招募中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熟悉抗癌药物、治疗癌症,基因药物汇为大家整理了正在免费招募肝癌患者的新药临床试验项目,为大家提供申请新药试验的途径。药物种类很多,大家可以先行咨询,后在医学顾问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新药。
符合标准的患者可以将基因检测报告、诊断报告的电子版或清晰照片发送至新药招募中心邮箱(doctor.huang@globecancer.com)进行申请,邮件中留下联系方式;或联系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400-666-7998)进行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