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肿瘤细胞治疗

新冠疫苗抗癌,新冠疫苗技术能治疗肿瘤,新型抗癌抗肿瘤的mRNA疫苗及多款树突状细胞(DC)疫苗介绍

2021-06-022178

  新冠疫苗抗癌,新冠疫苗技术能治疗肿瘤,新型抗癌抗肿瘤的mRNA疫苗及多款树突状细胞(DC)疫苗介绍

  几十年来,癌症疫苗已经成为免疫疗法的一种形式,通过刺激或恢复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防止癌症发展或杀灭现有的肿瘤。

  提起mRNA技术可能更多人感觉到陌生,其实这种技术的初衷是为了研发抗癌疫苗,新冠疫苗就是在研发癌症疫苗过程中的副产品。目前,在全球至少有十多款癌症疫苗,BioNTech首席执行官称,预计将在2022年内看到首个癌症mRNA疫苗上市。

  mRNA技术属于新一代的免疫疗法,其中文意思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是一种天然分子,能向人体细胞发出指令,然后制造靶蛋白或抗原,从而激发出人体的免疫反应。

  用mRNA技术开发肿瘤疫苗的优势,在于很容易能同时表达20个以上的肿瘤抗原,因此格外适用于癌症的个体化治疗,即使是很小的肿瘤样本组织,也可以采集到所有的抗原信息,从而定制个性化肿瘤疫苗。

  超30%的胃癌患者有积极进展,肿瘤逐渐萎缩消失

  BionNTech 目前有10种mRNA癌症疫苗处于不同的试验阶段,但都是以大致相同的方式制造的。

  当癌症患者接受手术时,会从切除的肿瘤中采集样本并送到 BionTech 实验室进行分析。肿瘤细胞有自己的遗传密码——这些密码因患者而异,也因癌症类型而异。使用这个代码,科学家们可以创造合成的 mRNA,刺激蛋白质的产生,比如在肿瘤细胞上发现的蛋白质,从而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和摧毁癌症。

  因为即使在癌症消失后抗体仍留在体内,保护作用应该是持久的。

  目前,BionTech 癌症疫苗与其他增强免疫的癌症药物一起服用。Tureci 博士说:“这是一种普遍的治疗方法,您基本上可以治疗任何类型的癌症。

  她还补充道,试验很有希望。他们招募了400多名已接受多次治疗的癌症患者,尽管有失败,但均产生了强烈的免疫反应。而且可喜的是,有超过30%的胃癌患者看到了积极的进展,癌症不断缩小甚至消失,事实证明,在某些情况下,癌症疫苗能够防止癌症复发。

  两则癌症患者真实案例,肿瘤消失或者缩小,点燃生的希望

  1、肾癌:切除肾脏9月后复发,采用癌症疫苗后肿瘤缩小37%

  49岁的Gavin Grove是首批受益的患者之一,他确信如果没有疫苗现在已经死了。

  他曾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在2016年因疑似心脏病发作昏倒后被诊断出患有肾癌。在心脏病房住了12天后,医生才意识到他的发作是由于肾脏肿瘤脱落的血凝块引起的。

  随后,Gavin在医院接受肾脏切除术,不幸的是,9个月后的扫描显示癌症已经复发。他被转介到巴特癌症中心,在那里他被告知如果不接受任何治疗,顶多只能活一年。“即使采用标准疗法,也只能有两年左右的生存时间“,他无奈道。

  2019年,Gavin 开始参加mRNA癌症疫苗临床试验。他在10周内接受了9次疫苗,并每3周接受静脉注射免疫治疗癌症药物。

  “打了一针后,我发烧得非常厉害,不得不被送往医院,”他回忆道。

  但在开始治疗18个月后,Gavin的肿瘤缩小了37%。

  他仍然每 24 周去医院一次加强疫苗,每3周去一次免疫治疗。

肾癌患者Gavin Grove  

  2、膀胱癌:标准治疗失败,肿瘤又转移,采用疫苗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

  来自 Chingford 的 55 岁的另一名患者 Tina Wise 说:“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癌症疫苗,但我愿意尝试任何事情。”

  3年前,Tina在发现尿液中有血后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在标准治疗失败并且癌症扩散到她的肺部和淋巴结后,她于 2019 年参加了癌症疫苗试验。

  她在10周内打了9针,每4~5个月打一次加强针。

  对蒂娜来说,这种转变是显著的。“在我开始治疗后不久,我接到了医院护士的电话。她说,‘天哪,你永远猜不到是什么,’然后我振作起来,因为我以为她会告诉我坏消息。但相反,她告诉我我的肿瘤已经消失了。他们在扫描中看不到任何癌症迹象。

膀胱癌患者Chingford

  癌症疫苗——免疫新贵,攻克癌症的新希望

  与化疗和放疗相比,癌症疫苗通常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与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和体内正常快速分裂细胞的化疗和放疗不同,癌症疫苗和其他免疫疗法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而发挥其抗癌作用的,仅针对肿瘤细胞,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除了上述提到的mRNA癌症疫苗外,目前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癌症治疗疫苗是Provenge(sipuleucel-T),死亡风险降低45%,总生存期延长14.5个月,Provenge果然不负众望!这种疫苗第一次实现了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设想。

  Provenge(sipuleucel-T)疫苗

  自从Provenge(sipuleucel T)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前列腺癌以来,以树突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处于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中。

  树突细胞疫苗在各大癌症中的研究盘点

  树突状细胞疫苗实际上早已在动物实验和早期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其中脑瘤,肾癌,黑色素瘤的树突细胞疫苗研发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有望上市。无癌家园(400-626-9916)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特地为大家列举出一些重磅的研究,若想了解更加详细的临床试验,可致电咨询。

  1、AV-GBM-1疫苗——胶质母细胞瘤

  2020年4月8日,新型树突细胞疗法AV-GBM-1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公布,研究显示此款新型疫苗对延长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期总体生存期展现出极大的潜力。

  在接受AV-GBM-1治疗的50例可评估患者的15个月的总生存率为76%,而对照组的287例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的12个月和15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1%和48%。这表明,接受AV-GBM-1治疗的患者15个月的总生存率提高了28%,疗效格外显著。

  AV-GBM-1是一种患者自体的特异性树突状细胞疫苗,这种疗法理论上适用于所有的实体肿瘤。

  2、肾癌——ilixadencel疫苗

  ilixadencel(伊利沙定)是一款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显示,ilixadencel联合靶向抗癌药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新诊断的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与单独采用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相比,总缓解率提高一倍,完全缓解率更高,缓解更加持久!

  其数据格外亮眼!截至2020年8月的最新数据,

  ilixadencel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vs 25.3个月),存活患者比例为43%,高于对照组的33%。且在随访中,ilixadencel组的5例完全缓解者仍然存活!

  值得庆祝的是,2020年5月,FDA授予了ilixadencel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资格。

  3、黑色素瘤——TLPLDC疫苗

  在2020年ASCO-SITC临床免疫肿瘤学会议上公布了TLPLDC疫苗治疗黑色素瘤IIb期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结果。

  在遵循临床研究方案(PT)人群分析中,与安慰机组相比,TLPLDC治疗组24个月无病生存率显著提高(62.9% vs 34.8%),表明疾病复发的相对风险降低了近50%。

  在意向性治疗(ITT)人群分析中,TLPLDC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在24个月总生存率(OS)的改善趋势更强(86.4% vs 75.1%)。

  4、卵巢癌、肺癌、 脑瘤、淋巴瘤、乳腺癌等树突细胞疫苗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癌种的树突细胞疫苗格外引人注目。

  如卵巢癌DCVAC/OvCA疫苗,可以使晚期复发的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延长一年多,且将卵巢癌二线治疗的死亡风险降低了62%,总生存期显著延长13.4个月,中位数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了1.8个月。

  如肺癌CCL21-树突疫苗,在接种的第56天,25%的患者病情稳定(肿瘤的大小不增加或减少)。在54%的患者中,CD8细胞浸润于肿瘤中,在接种疫苗后患者的PD-L1表达也显著增加。

  另外,脑瘤DCVax-L疫苗、淋巴瘤树突细胞疫苗、乳腺癌Her2脉冲树突细胞疫苗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进展。

  小编有话说

  据肿瘤学家的疫苗临床试验来看,肿瘤疫苗有可能终结一刀切的治疗方式,意味着“化疗的结束”。虽然距离上市还有一段时间,但已经证明这种疫苗可以有效在患者体内产生肿瘤细胞的抗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若想寻求国内外治疗新技术帮助的患者可以先将病历提交至无癌家园医学部(400-626-9916)进行初步评估。

  小编也相信,随着各种新型抗癌药物、抗癌技术的不断开发,被称为“绝症”的晚期癌症将会变为一种慢性疾病,从根本上改变对癌症治疗的观念。也希望癌症疫苗将会在癌症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离我们让肿瘤君滚蛋的梦想也就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https://www.msn.com/en-gb/health/medical/how-science-behind-covid-jab-could-offer-a-new-vaccine-for-cancer/ar-AAKhb7g

紧急通知!如果您有相关基因靶点突变,例如有
EGFR/ALK/NTRK/HER2/claudin18.2/等靶点突变,
请速联系我们,为您申请临床新药,获取营养补助等


1. 添加医学顾问微信,扫描☟二维码
2. 备注【癌种】

联系我们

治疗目前有困惑?

医学顾问免费为您解答


本网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本网站只为患者提供疾病资讯服务和医生咨询服务,任何关于疾病的咨询建议均为参考意见
临床招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