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早筛,肝癌早期筛查,肝癌早筛方法和项目有哪些
中国肝癌现状
据2018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841000例肝癌新发病例和782000例肝癌死亡病例,占整体癌症的4.7%,占癌症总死亡数的8.2%,肝癌将成为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我国2018年统计的肝癌发病率占整体癌症的9.59%、死亡构成比分性别统计,分别占16.08%(男性),10.10%(女性),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年龄标准化5年净生存率却处于世界低水平,只有14.1%。因此,肝癌防治形势非常严峻,降低肝癌死亡率,减少肝癌发病率和提高肝癌存活率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肝癌早期筛查
在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目前肝癌筛查的主要方法是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和肝脏超声检查。国内常用于肝癌普查、早期诊断、术后监测和随访的肿瘤标志物是血清AFP及其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PIVKA Ⅱ)、α-L-岩藻苷酶等,临床上对于AFP≥400 μg/L,排除慢性或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怀孕等,高度怀疑肝癌。其中约30%的肝癌患者AFP水平正常,检测AFP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肝癌影像学筛查中最常规的是超声,可在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可疑占位性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准确度更高的检查包括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快速发展,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液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分析技术、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等的发现运用,基因分子标志物循环游离DNA和微小RNA (microRNA,miRNA)、肝癌代谢标志物等新型标志物相继被发现。这些新型生物标志物作用范围广泛,有较强的组织及时空特异性,将成为更加精确有效的肝癌早期筛查标志物。
早期筛查是发现肝脏癌变的最佳方法,目前,我国对肝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防治工作还存在不足,对肝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健康管理策略研究刻不容缓。因此,探讨并建立肝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体系和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对降低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1.肝癌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策略
2.肝癌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层次
3.肝癌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干预方法
肝癌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策略
健康管理是通过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达到预防风险、诊治疾病和维护健康的目的,其基本策略包括健康需求管理、生活方式管理、疾病诊治管理和群体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健康管理重点是做健康风险因素的干预和慢性疾病管理。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管理、肝脏健康的需求管理、肝脏功能评估和肝脏疾病管理。
肝癌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层次
健康管理应根据不同对象,因人而异,实行分级管理。对于有肝癌家族史者、嗜烟酒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
普及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注射,提高免疫力,预防肝癌。
对于大部分病情相似且病情相对简单的乙型肝炎患者实行团队疾病管理模式,抗病毒治疗。
对少数病情复杂、危重的乙型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可实行初级疾病管理模式,系统治疗。
肝癌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干预方法
健康管理干预强调全程化,全程干预包括教育、筛查、评估、生活方式调控、疾病诊断、疾病治疗。
(1)宣传教育,加强预防措施。
(2)人群筛选,风险评估。
(3)生活方式干预。
(4)心理干预。
(5)疾病干预。
内容来源:王丽君 浙人医健康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