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诊疗意见(Second opinion)对癌症肿瘤患者有哪些帮助,怎样提高肿瘤病人的营养和免疫力
奥运冠军帕罗特的抗癌故事
要说最近让大家热血沸腾的体育盛事,当属万众瞩目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疫情也阻挡不了全球冰雪健儿的冬奥热情,其中不乏我国在“冰强雪弱”情况下创造佳绩的谷爱凌、苏翊鸣等中国小将,让我们期待参赛的奥运健儿在接下来的赛事中大放异彩。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传奇性人物不仅是冬奥冠军,更是一名抗癌斗士!那就是在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获得冠军的加拿大选手——马克斯·帕罗特。
马克斯·帕罗特(图源新华社)
对于这位加拿大名将来说,能够重返心爱的滑雪道,其中充满了数不完的不易与艰辛。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结束不久他就被确诊患上霍奇金淋巴瘤。据统计,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较低,约占所有淋巴瘤的9%,预后较好,有较高的治愈率。早期治疗,70%~80%的患者可以达到治愈。
整个2019年,他做了12次化疗,每天坚持写日记,与网友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19年年底,帕罗特战胜了病魔,重返赛场。他直言:“12次化疗是我经历过的最艰难的事情,这绝对会让人精神更加强大!”同时他也畅言,癌症改变了自己很多,对待每件事都心怀感激,积极放松的心态让他压力变小,充分地享受比赛带来的乐趣。
不仅仅是帕罗特,对于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个个人来说,确诊癌症,都是一件大事。但在对这件事情的应对方式上,确诊的患者们往往分成了三种类型。
这三类患者的选择就像是一杆摇摆的天平,有可能倒向两端,也有可能稳定在中央。
肿瘤治疗误区
误区1:治疗过于消极
一部分患者的应对比较消极,或者准确地说,这部分患者对于手术、化疗等有损伤的治疗方案态度十分消极。他们畏惧手术、放疗或化疗带来的伤害或副作用,即使是如脱发等的副作用,也可能动摇他们接受治疗的信心。
一件比较著名的案例发生在2016年,一位90后的年轻女演员徐婷罹患淋巴瘤,但出于对化疗带来的痛苦的恐惧,她选择了各种保守治疗方案。但淋巴瘤会带来的免疫能力的显著下降,这名女演员最终因感染死亡。
误区2:治疗过于激进
也有一部分患者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于确诊癌症的应对过分激进。与前一类患者不同,这一部分患者对于手术有一种盲目的迫切感,在确诊癌症之后,急切地希望立刻安排进行手术。
这部分患者最大的误区在于,比起选择一家更好的医院、进行更深入的诊断,这部分患者更希望尽快接受手术,甚至是在当地医院迅速完成手术。但这样做,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风险更大。
以我们自己经历过的案例为例。2017年左右,曾经有一名21岁的年轻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求助到了我们。确诊时,这名患者的病灶已经填满了半侧肺部,患者的状态完全无法承受手术,当地医院已经几乎为他下了“死亡通知书”。
但在北京多名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的共同会诊指导下,患者选择了接受新辅助化疗。最终,化疗的效果非常好,病灶显著缩小,患者争取到了手术的机会。手术取得了成功,患者的生存期已经从当地医生判断的几周,持续到超过了3年。
这正是第三类患者的选择——多学科综合评估及治疗。
帕罗特跨越了死与生的距离,重返心爱的赛场,其中自然是充满了数不尽的艰辛。但他做出的理智而正确的选择,最终将他带回了这个赛场,让他回归了健康的怀抱。
这种“正确的选择”,对于癌症治疗的整个过程来说,至关重要。
初治的选择,影响患者终生
癌症的分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随着精准治疗的发展,如今的癌症已经不能再简单地使用原发部位来进行区别了。分期、病理分型、分子分型、基因突变类型,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癌症的诊断结果。
对于一名癌症患者来说,病例检测、基因检测等结果的准确性,都会直接影响最终诊断的正确性。但绝大多数的医院很难在所有的方面都达到最高水平,患者得到的诊断、以及基于此诊断而选择的治疗仍然有可能是偏倚甚至是错误的。
患者与医生之间是一种信托关系,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两方的信息并非完全对等。患者因信赖而将生命全权托付给医生,医生也会基于自身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治疗。但若是医生及医院的水平和资源存在短板,或者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患者也无从甄别或避免。
除了找到一款新药,第二意见还能帮助患者做些什么
第二医学意见,也就是所谓的“Second opinion”,正是一种为了弥补这种短板而诞生的医疗模式。Second opinion指来自另一有资历人士的第二意见。通过医疗者的邀请,或由受患者委托者进行组织,可以集合不同医院、不同医疗中心、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最顶尖的医疗力量,共同为一名患者进行诊断。
这种方案不仅能够集中所有地区、所有医疗中心的优质医疗资源,还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单一中心、单一医生治疗可能导致的误诊、漏诊,从而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诊疗方案,真正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期。
因此,在患者确诊之后,既不要过分担忧,也不要过于恐惧,而是应该集合能够获得的各种帮助,怀抱希望、渡过难关。
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合适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癌症治疗也是如此。筛选最佳方案、决定治疗策略最合适的时间是确诊时,其次便是现在。如果大家希望获得国内、国外专家的会诊帮助,或寻找接触国外先进技术的机会,可以联系我们。
当然,想要像现在这样强势复出,帕罗特做的可不仅仅是完成治疗,还需要完备的调养——提到肿瘤患者的调养,就不得不提一提患者的营养问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所有人都知道“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吃”却成了一个崭新的、从未思考过的难题。很多患者甚至尚未被肿瘤击垮,却先倒在了“营养不良”这道难关之下。
营养支持是肿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吃”一直是癌症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基因药物汇为大家整理了接受手术后的癌症患者应当注意的X个营养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跨越这道难关,将抗癌之路走得更加平坦、更加通畅!
术后的癌症患者,现在开始关心"怎么吃"还不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世界癌症整体治愈率为55%,其中27%归功于外科手术,22%归功于放射治疗,化疗及其他疗法的贡献为6%,手术是绝大部分早期癌症患者及一部分晚期癌症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围术期的护理,也就是包括患者决定接受手术、到术后基本康复的围绕手术全过程的护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最终的治疗结果。
《中国肿瘤患者营养膳食白皮书(2020-2021)》数据显示,在我国恶性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8%。其中,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约3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体重减轻,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体重减少超过5%。
营养问题,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这部分患者通过手术切除了一种或多种消化器官的部分或全部,进食以及消化吸收的能力通常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而术后机体易需要额外的营养来促进伤口愈合,因此患者面临的营养风险大幅度增加。
尽管如此,营养问题仍然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超过六成的患者遇到过营养方面的困惑或需求,但有58%的患者从未向营养科专家寻求过帮助。
医学是一个尤其重视“术业有专攻”的学科,外科医生擅长手术,内科医生能够为患者决定一套合理的治疗方案,而最擅长为患者调整营养水平、保障抗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是营养学专家。
一旦意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就应当开始着手改善癌症患者的营养水平。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更是应当积极谋求专业营养学专家的帮助,进行营养评估与干预。不论是任何时期的癌症患者,适当的营养干预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任何时候开始关心“怎么吃”这个问题,都不算晚。
术后癌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对于患病的机体来说,手术既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一次不小的创伤。接受了手术的癌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主要目标包括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和术后康复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等。
值得注意的是,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尤其重要。这部分患者消化系统功能受到的损伤更严重,同时容易并发一些特殊的症状,如吞咽困难、食欲缺乏、腹胀、胃部灼痛等,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因此,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也应当将这些症状的处理与改善考虑在内。
与伤口愈合有关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术后的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伤口什么时间能够恢复。良好的营养供应有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相信很多人都有了解,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伤口迟迟不愈合。若营养匮乏、伤口长期暴露,感染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蛋白质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胶原的合成密切相关;维生素(尤其是B族和C族)以及微量元素(锌、铁、铜、锰等)与伤口的愈合也密切相关。
01、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细胞与组织构成的基础性成分,不仅参与健康组织的构成,也参与受损组织的愈合,因此是术后患者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术后患者所应当关注的不仅仅是蛋白质的量,也同样要关注蛋白质的质量。优质的、易于吸收及利用的蛋白质对于患者的愈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患者对于蛋白质的需求量与体重及病情等因素有关,究竟是应当通过调控饮食来补充,还是必须通过额外的营养补充剂来补充,或者患者已经发生急性危重的低蛋白血症、需要额外输注白蛋白,都应当由专业的临床营养师与临床医师综合讨论,通过评估与计算来得到结果。
02、维生素C
维生素C是在整个维生素大家族中我们最常耳闻的一类。它在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胶原蛋白的形成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胶原蛋白是一类充满孔隙的立体结构,在伤口恢复的过程中,首先通过胶原蛋白搭建一个“构架”,再在这个构架之上进行修复,伤口的恢复速度会更快,且不易产生疤痕。正常生理状态下,胶原蛋白是皮肤及其它各类软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术后伤口愈合期间需求量会更大,因此这一期间患者更应当保证维生素C的供给。
一般来说,从蔬菜和水果当中就可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C,因此患者很少发生维生素C缺乏。但一旦出现此类情况,患者也应当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些营养补充剂。
03、锌
锌经常作为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多种酶的启动因素存在,参与人体脂肪、蛋白质及核糖核酸等多种物质的合成与代谢,有利于促进表皮细胞的分裂,加快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的形成,同时也对维持良好的免疫细胞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体每天对于锌的需求量并不大,而锌的膳食来源很广,包括海鲜、牛肉、动物肝脏、豆类、谷物等多种食物中均含有锌。但如果患者的伤口愈合不良,或者频繁发生感染,患者仍然应当咨询营养学专家,评估包括锌在内的各类微量元素是否出现了缺乏。
当然,除了营养因素,影响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还有很多,如年龄、合并症(比如糖尿病)、药物因素、吸烟、饮酒、肥胖等。只有全面地控制或改善这些因素,才能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术后恢复效果。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围术期饮食原则是什么
围术期指围绕手术的整个时期,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期间、再到患者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一段时间的这个时期,均算在围术期内,通常从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在这一期间,患者的饮食及营养应当配合手术进程进行调整。如术前、术后一段时间内禁食,术后饮食过渡期遵医嘱逐渐进行调整等。
尤其在开始恢复进食后,多数患者应当从饮水及易消化的稀米汤等清流食开始进食,根据肠道耐受情况逐渐加量,一般遵循由少至多、由稀至稠、由单种食物至多种食物、由流食或半流食到软食的原则逐渐过渡。患者应酌情增加每日进食次数、减少单次进食量,进食次数一般建议为每日5~6次。
术后患者尤其应当重视避免两种极端情绪,即不应该暴饮暴食,也不应该过度惧食,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耐受情况以及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食量,直至恢复正常。如果由于腹胀或厌食等消化道症状导致进食困难,患者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案,或配合口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如3顿正餐+3次口服配方食品的“3+3”方案)补充营养。
当然,在出院前,患者及家属应当与主治医生和营养师充分沟通,定制患者出院后的个体化饮食营养方案。
各类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肿瘤部位及手术类型的不同,各类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应当注意的饮食调理要点也各不相同。小汇列举了最常见的几种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饮食要点,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01、食管癌
食管上连咽,下通胃,是消化道中输送食物最重要的通道之一。食管切除术后恢复早期,为了减少食管受到的刺激,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少量多餐,选择细软好吞咽的食物,每餐摄取食物量在100~200 ml,忌油腻、粗硬食物,忌暴饮暴食。
02、胃癌
胃上接食道、下连十二指肠,主要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同时分泌关键性的胃蛋白酶等消化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较小的分子,以便进一步的吸收。患者在胃切除术后早期,由于胃容积减小及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般从恢复进食到摄入量达标需要1~2个月。
同样,这部分患者也应当选择泥状、软烂的食物,持续1周左右,待胃适应后可逐渐过渡至少渣半流食。在饮食过渡期,一般建议患者通过“3+3”的方案补充营养,多数患者需要补充3个月至半年。
03、肝癌
肝脏能够分泌胆汁,因而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肝部分切除术后早期,患者应当采用低脂饮食,以减轻肝脏的负荷,同时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帮助肝细胞尽快修复。
04、结直肠癌
结直肠的部位特殊,是人体消化道末端的“关卡”。结直肠切除术后早期,为减少腹泻、腹胀等症状,流食阶段过后宜擦私用少渣半流食。同时,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多渣、辛辣刺激及产气的食物,恢复晚期可逐渐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免疫能力衰退,如何才能重建免疫"防线"
如果免疫失衡的症状轻微,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多休息及时调整,一旦出现严重的症状,或者是通过检测发现免疫力出现了严重的异常,这时患者就需要接受积极的治疗,尽快帮助我们的免疫力恢复了。
通常情况下,临床医生会建议患者注射胸腺肽类药物或干扰素等,也可能建议患者接受能够恢复免疫识别功能和免疫杀伤功能的免疫细胞回输治疗等。如果大家想全面了解自身的免疫状态或相关的免疫疗法,可以咨询权威的免疫学专家,大家可通过我们进行预约。
01、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疗法,有助于免疫系统对抗细菌,病毒及癌细胞,包括胸腺肽,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等。需要提升免疫的人群会注射免疫调节剂,比如在赴前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都注射了胸腺肽来提升免疫力;临床医生会放化疗之后同时给予胸腺肽或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免疫调节剂来增强癌症患者的免疫力。胸腺肽是临床最常用的提升免疫的调节剂之一。
胸腺肽是胸腺产生的一种多肽蛋白,平衡和调节免疫功能,是一种与机体的细胞免疫有密切关系的多肽蛋白。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监视和杀灭病变细胞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细胞的作用,即是“免疫监视”也是“免疫自稳”功能。
人到成年后,胸腺达到最大而后胸腺逐渐萎缩,人体机能也开始下降,胸腺肽分泌开始减少或缺失,人体第一道免疫防护城墙渐渐失守,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此时为提高免疫功能减弱的机体,补充胸腺肽是必须的。
02、过继性细胞回输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通过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使其数量扩增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 从而来杀灭血液及组织中的病原体、癌细胞、突变的细胞。如免疫细胞NK,DC,T细胞的临床辅助治疗已经过了大量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