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中晚各个阶段的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适应症和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方案汇总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死因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放射治疗是NSCLC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早期NSCLC:放射治疗已成为手术高风险人群的替代疗法,治愈效果可与手术相媲美;
局部晚期NSCLC(不可手术Ⅲ期):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部分患者可获得治愈;
晚期NSCLC(Ⅳ期):通过合理的放疗,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姑息治疗效果;部分寡转移/寡进展患者在系统治疗有效前提下,局部放疗能进一步延长生存,获得潜在治愈的可能。
01、Ⅰ期NSCLC的放疗方案
适应症:
①不完全切除患者;
②高龄或严重内科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建议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或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
③可疑NSCLC但不能施行病理诊断的患者,在经由至少两种影像检查而明确诊断、通过肺癌多学科讨论确定且充分知情同意。
肿瘤区(GTV):肺部影像学可见的肿瘤,利用所有分期检查的信息,肺部病灶在肺窗进行勾画。
内靶区(ITV):通过4D-CT扫描获得的肿瘤体积。
计划靶区(PTV):在有4D-CT定位的情况下ITV外扩0.5cm。
剂量:SBRT剂量总体要求建议BED>100Gy,治疗在两周内完成。中央型/超中央型肺癌、再程放疗患者等可适当降低分割剂量,增加分割次数。
02、可手术切除II/III期NSCLC的放疗方案
适应症:
①完全切除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
②不完全切除患者,肿瘤残存明显、一般情况好者首选同步放化疗;
③肺上沟癌患者首选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
临床靶区(CTV):包括(右肺)右侧肺门、隆突下、同侧纵隔淋巴结(4R,2R);(左肺)左侧肺门、隆突下、纵隔淋巴结(4,5,6,2);中央型病变者CTV应包括残端。
计划靶区(PTV):CTV外扩0.5~1.0cm。
剂量:50~54Gy,1.8~2.0Gy/次。R1/R2切除术后患者应结合影像学、金属标记和手术记录,对残留病灶、淋巴结包膜外受侵区域或阳性切缘等在内的高危区域进行局部加量至≥60Gy。
03、不可手术局部晚期NSCLC的放疗方案
适应症:
①一般状态较好患者的同期放化疗;
②一般状态较差、合并严重疾病等患者的序贯化放疗或单纯放疗。
计划靶区(PTV):对于接受过诱导化疗患者,仅照射化疗后的残留原发灶和受累淋巴结区域。
剂量:推荐放疗总剂量60~66Gy,每日常规分割照射1.8~2.0Gy/次。
04、晚期NSCLC的放疗方案
适应症:
①寡转移IV期,全身治疗有效,针对残存原发灶和/或寡转移灶的积极局部治疗(SBRT、手术等)可能延长疾病控制时间和生存时间,可考虑放疗;
②晚期NSCLC的姑息减症治疗,减轻骨转移导致的压迫症状和疼痛、脑转移导致的颅高压和神经症状等。
剂量:WBRT的常用处方和剂量分割为30Gy/10f、37.5Gy/15f、40Gy/20f。HA-WBRT海马区限量D100%≤9Gy,Dmax≤16Gy。骨转移常用姑息性处方剂量和分割方式为30Gy/10f、24Gy/6f、20Gy/5f、8Gy/1f。
正常组织剂量限制
95%PTV剂量均匀度93%~107%,双肺V20Gy<30%(同步放化疗控制更加严格V20Gy<28%,肺叶切除术后放疗V20Gy<20%,全肺切除术后放疗V20Gy<10%)、肺Dmean<17Gy,计划脊髓危及体积Dmax<45~50Gy,食管Dmean≤34Gy、V60Gy≤17%,心脏Dmean≤20Gy、V50Gy≤25%。
放疗后随访
肺癌患者诊治后应定期随访并进行相应的检查。检查方法包括病史、体检、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CT和MRI,必要时进行内镜、骨扫描和PET-CT等检查。
随访频率为治疗结束疗效评估后每3个月随访1次,第2、第3年每3~6个月随访1次,第4、第5年每6~12个月随访1次,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附:肺癌纵膈淋巴结勾画分区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等.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版).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0,29 (8): 599-607. DOI: 10.3760/cma.j.cn113030-20200528-00284.
2、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指南.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1) : 1-1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10621-00001.
内容来源:梅斯肿瘤新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