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白细胞降低要怎么办,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预防及处理,这六点必须掌握
化疗是一把双刃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它却是肿瘤患者的一门“必修课”。化疗中,首当其冲的不良反应就是白细胞水平的下降,这是非常普遍的。
有些化疗方案确实对骨髓伤害较大,尤其是卡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药物,那么在这样情况下,应该如何预防性的使用升白针,成为一大难题。
一、如何判断白细胞是否减少了
●白细胞减少: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下限。
●中性粒细胞减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2.0*109/L。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腋下温度大于38.1℃或两小时内连续两次测量腋下温度大于37.8℃,同时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
二、化疗期间白细胞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一般在化疗后一周开始出现中性粒细胞的下降,在第10~14天出现最低点,在21~28天,逐渐恢复正常。
三、白粒细胞减少患者会有哪些症状
●白粒细胞减少的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等非特性表现。
●白粒细胞明显减少的患者可突然出现畏寒、高热、出汗等症状,在2~3天内发生严重感染。
四、升白针也可以提前打
升白针的所用在于缩短白细胞减少持续的时间,尽快将白细胞值恢复到正常,减少因白细胞值低下而引发感染。
从化疗方案角度讲:
使用高强度方案的患者,如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预计骨髓抑制持续的时间长(7天或10天以上)、程度重(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低于 0.5×109/L),患者感染风险增加,就需要及时、甚至预防性地给予升白针,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从患者角度讲:
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合并慢性心、肺、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机体代偿能力差,一旦感染很可能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预防感染,可在化疗前就给予升白针,使患者尽快度过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这段时间,减少发生感染的风险。
从既往治疗史角度讲:
对于既往多次化疗或放疗的患者,或是疾病浸润骨髓的患者,其骨髓的代偿能力差,也需要在化疗前考虑升白针的预防性应用。
对于术后或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以及那些存在心、肺、肝、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是易于感染,亦或是感染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大,这些患者也需要考虑升白针的预防性应用。
以上几种情况下,升白针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但也要注意谨慎使用升白针,如果化疗药强度本身较弱,白细胞降得不多或者患者没有合并症,即便出现感染也有很大把握能够控制,这类患者化疗后如果出现白细胞减少,给予密切观察也是可行的。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14-21天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五、升白针什么时候打
升白针的使用时间建议不少于3天。在打升白针的过程中也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以免过度造血产生类白血病现象,一般白细胞>10*109/L即可。
不建议在化疗后当天打升白针,也不建议打完升白针当天就化疗,两者间隔时间最好大于24小时,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升白针刺激产生的中性粒细胞会被化疗药物破坏,加重化疗对骨髓储备功能的损伤,增加骨髓抑制的风险。
六、注意事项
1、及时复查血常规,调整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升白后 24 小时查血正常后可以打化疗。第一个化疗结束后 24 小时后要常规预防升白细胞 3 天,然后复查血常规,根据复查的结果考虑继续升白或者一周后再次复查血常规。
如果第一周期化疗后预防升白细胞后,第二个周期来打化疗前复查血常规还是 IV 度骨髓抑制,那么以后的化疗就要按照原来剂量的 75% 给药。
如果出现了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就要在下一周期前预防升白细胞再给化疗。
2、认真详细填写患者的出院记录和注意事项
出院注意事项明确写清,哪一天开始升白细胞、升白几天,哪天查血,并让患者及时将结果向医师汇报。
如果只是口头上说哪天开始升白细胞,患者依从性很差,等发生 IV 度骨髓抑制就为时已晚。此外,出院小结一定要写明不适随诊。
接下来总结一下促进白细胞生成的药物,其主要包括传统升白细胞药物如利可君、维生素B4、鲨肝醇等,生物制品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其他药物。
传统升白细胞药物
生物制品
其他药物
内容来源:肿瘤新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