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推荐检测的靶点是EGFR和ALK;至2013年增加到包括HER2、BRAF等在内的7项;至2017年,更是扩增至12项;仅2020年上半年,FDA就批准了32种用于治疗肿瘤的新药或新疗法。许多原本只能采用标准化疗、或已经“无药可用”了的患者,从这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特效药”。
在基因检测问世前,我们认为病理检查结果是为一种癌症分类最精确的手段;但在基因检测技术问世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即使是相同病理分型的癌症,也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
但在病理检查手段问世之前,我们也曾仅仅通过原发部位来区别癌症类型;直到病理检查手段问世后,我们才将各类不同的癌症,比如鳞状细胞癌、腺癌等等区分开来。
这正是癌症研究水平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医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研究者们不断深入地探索,剖析原理,进而探寻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在本次抗癌直播间专家讲座中,全球肿瘤医生网携手e药安全,有幸邀请到了吕镗烽与张仕蓉两位专家做客,为大家详细讲解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的相关知识。
吕镗烽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后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张仕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转化医学医学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