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3 16:17 编辑:全球肿瘤医生网
子宫内膜癌基因检测
人体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最初我们对肿瘤的认识主要是根据发生部位、肿瘤细胞类型、恶性程度及是否发生转移等,对相关疾病进行定性、分类、分级。但随着对该疾病的认识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也开始发现,对于组织病理(肉眼或镜下观察)上表现相同(或相似)的两位患者,可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同一类药物治疗的敏感性不同,预后结果的指标也大相径庭。
为了探明这种差异产生的根源,临床治疗上又通过进一步深入到分子、基因层面,寻找宏观层面相同或相似的个体病灶,在微观层面的不同,以期找出针对性治疗的不同依据。基因作为人类遗传信息的载体,如果发生改变,会影响相应细胞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的改变。
这样的背景知识考虑,我们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要对病灶的组织病理进行分类、分型及分期外,一般会根据病灶部位的常见易感基因靶点及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确定需要检测的易感基因(根据临床诊治信息的先期判断,确定是热点突变位点的检测、靶基因的筛查或全基因检测)和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比如一些涉及细胞错配修复通路或肿瘤免疫微环境相关的遗传信息改变指标,比如HRD、MSI、TMB等)的情况,以期对临床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下面我们来具体讲解一下子宫内膜癌的分子检测。
2013年,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多组学研究[10]全面揭示了子宫内膜癌的分子遗传图谱,提出新的分子分型策略,依据多组学特征和预后的关联性分为4个亚型:POLE(ultramutated)、MSI(hypermutated)、copy-numberhigh(serous-like)和copy-number low(endometrioid),用于患者预后和复发风险评估。TCGA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进行分型,临床实现难度大,后被简化成ProMisE分型[11],
通过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p53蛋白和POLE基因检测进行分型(4种分子分型分别为POLE EDM、MMR-D、p53 wt和p53 abn),与TCGA分型一致性非常高,更贴合临床实践,简单易操作,该分子分型遂逐步进入临床实践中。
●POLE超突变型的恶性程度最低,
●MSI-H型及低拷贝型的恶性程度中等;
●高拷贝型的恶性程度最高。
从临床治疗上看,POLE超突变型及MSI-H型对免疫治疗敏感,临床治疗效果较好;高拷贝型恶性程度较高,且对常规治疗不敏感,考虑保守治疗时应谨慎;低拷贝型恶性程度低,且对常规治疗敏感,可考虑保守治疗。最后,我们会根据是否存在MMR相关基因的胚系突变,判断受检者是否有携带遗传相关发病风险的可能性。
写在最后:基因检测是伴随当前技术发展,产生并普及的一种较好的用于临床辅助诊断治疗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疾病的病因及分子特征,有非常好的提示作用。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分层需要依靠基因检测的结果确定,推荐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基因分型。
作者:曹磊佳
内容来源:漯河一院妇瘤
本网站新闻资讯、文章、研究数据、治疗案例均来自于国内外医学论文,所涉及到的新药、新技术有可能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患者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依据。癌症治疗目前尚无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参加新药新技术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