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肿瘤医生网提醒患者:国内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包括cart细胞,树突细胞疫苗,NK细胞,TILs细胞,TCR t细胞治疗,癌症疫苗等技术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获准在医院正式使用。国内患者可以参加正规临床试验,在医生的监管下使用,全球肿瘤医生网不推荐患者贸然尝试任何医疗机构和研发机构的收费治疗。
1、你需要了解的能影响晚期尿路上皮癌生存期的六大因素!
基于6个临床因素的新模型能预测用PD-L1抑制剂阿特朱单抗(atezolizumab,Tecentriq)治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UC)患者的总生存期(OS)。
尿路上皮癌是美国第五大癌症。美国癌症协会估计,今年将有超过8.1万个新的诊断和17,000多人死于这种疾病。在过去的30年里,死亡率基本保持稳定,但FDA最近批准了5种用于接受铂后化疗的晚期UC患者的新型免疫疗法,为生存提供了希望。
为了开发一种预测模型可以确定最有可能从给定治疗获得最大益处的患者,Gregory Pond博士和同事分析了关键的单臂II期IMVigor210患者(n = 310)的数据。该研究评估了阿特珠单抗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作为一线治疗或在新辅助化疗后12个月发生的顺铂耐药患者中的功效。
研究小组根据第一阶段PCD4989g试验(n = 95)的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并确定了6个预后因素:ECOG性能状态、肝转移、升高的血小板计数、增加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和贫血。患者的存活期与患者总的预后因素有关。在Imvigor210试验中,0-1因素的中位OS为19.6个月,2-3个因素的中位OS为5.9个月,而4个中位OS为2.8个月。对于PC4989g研究中的患者,这些结果分别为19.4,7.2和2.6个月。
Pond博士指出,其他因素包括确诊时疾病分期,吸烟史,前期治疗数量和免疫组化PD-L1表达情况等因素。直到这项研究的结果,才有办法容易地辨别预后,并确定谁可能会受益最大。虽然我不一定会以预期的不良预后为由拒绝治疗,但我会考虑将这些信息用于咨询希望更好地了解免疫治疗潜在效果的患者。
2、神经纤维瘤-2放疗后听力丧失??克唑替尼辅助治疗可保住听力!
靶向癌症治疗药物克唑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遗传性多发神经纤维瘤2(NF2),可以减少放疗带来的听力损伤。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研究小组报告说,使用克唑替尼阻断特定的分子通路,既增强了NF2小鼠模型中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减少了放射剂量,并抑制了NF2病人肿瘤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
NF2听力丧失是最严重的症状,一线治疗方法 - 手术和放疗 - 能进一步损害听力。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又减少听力损伤新的治疗策略。NF2的特征是在贯穿整个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最常见于第八颅神经,主要控制听力和平衡信号。这些前庭神经鞘瘤通常会导致成年或中年以上的严重或全部听力损失。
2016年,研究发现贝伐单抗治疗导致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循环水平较低的NF2患者的听力得到改善,已知其与cMET致癌基因相互作用。
2015年,研究证明HGF控制的通路与神经鞘瘤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所控制的通路相互作用。这些和其他研究表明HGF-cMET途径可能在神经鞘瘤进展,治疗反应对听力损失有不利作用。
本研究中,在NF2的标准小鼠模型中首次证实放射疗法激活了cMET信号传导,治疗耐药之后,研究人员在两种小鼠模型中使用克唑替尼阻断cMET信号传导。
结果显示:使用克唑替尼阻断HGF-cMET途径通过增强辐射诱导的DNA损伤改善治疗反应,显着减少肿瘤生长并延长存活。cMET的基因敲除具有相似的结果,并且使用新型小鼠模型的实验显示阻断cMET会改善动物听力。
3、三阴乳腺癌离打破无靶向药的现状又进一步了?
一项研究发现,三阴乳腺癌中特定肿瘤抑制因子的缺失为有关潜在新治疗方法提供新线索。三阴性乳腺癌缺乏三种可被药物靶向的受体,因此限制了靶向治疗选择。目前,三阴乳腺癌患者只能接受传统放疗或化疗,缺乏针对性个体治疗方案。
对此,Agnieszka Witkiewicz博士和Erik Knudsen博士分析了三重阴性乳腺癌的独特特征,以确定可能的新的治疗方法。据报道大约20%-30%的三阴性乳腺癌已经失去视网膜母细胞瘤(RB)肿瘤抑制因子。Witkiewicz和Knudsen假设,在三阴性乳腺癌亚组中这种肿瘤抑制因子的缺失可能为新药提供靶点。
在正常乳腺细胞中存在功能正常的RB肿瘤抑制因子,有助于维持对细胞分裂的控制。RB肿瘤抑制因子的缺失影响人体对抗癌症。因此,RB的缺失让我们在治疗方式概念上有了重大变化。
针对三重阴性乳腺癌缺失的RB肿瘤抑制因子,共有三个有希望的药物,分别靶向PLK1、AURK和CHK1,前两个是作为细胞分裂的关键驱动因子的蛋白质,第三个是DNA复制重要的蛋白质,肿瘤对这些靶向药物都很敏感。这些蛋白质可以用作生物标志物,可以在血液中测量的肿瘤特性,让医生更多地了解患者的癌症以及如何最好地治疗。
研究显示,缺乏RB肿瘤抑制因子的三阴乳腺肿瘤这些生物标志物水平会增加。开发靶向PLK1、AURK和CHK1的药物可能代表了治疗肿瘤对靶向治疗无反应的20%-30%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一个新途径。这些发现仍具有挑战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该研究小组正在计划在临床试验中研究PLK1、AURK和CHK1抑制剂,以测试靶向RB缺失的三阴性乳腺癌药物的有效性。
4、夏天不防晒 Are you kidding yourself ???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15-44岁的美国人中黑色素瘤的致命皮肤癌比例下降了。不幸的是,婴儿潮时期出生的婴儿现在正在付出代价,现在超过70%的黑色素瘤病例在55岁以上被诊断出来。
纽约市Lenox Hill医院皮肤科医生Doris Day博士说,紫外线(UV)暴露危险相关性巨大。研究显示,年轻人中黑色素瘤略有减少,这表明我们努力禁止未成年人在室内晒黑,并教育儿童和青少年晒伤和晒黑的危害及影响。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那么所有年龄组的黑色素瘤病例最终都会下降。我希望和期待的是继续收集数据,十年后老年人口的黑色素瘤发病率将相应下降,因为早期的紫外线照射减少。
黑色素瘤是第三大常见类型的皮肤癌。报告指出,美国每年有超过七万人被确诊,九千多人因此病死亡。黑色素瘤往往是由太阳紫外线或日晒床等人源因素造成的。老年人中黑色素瘤发病率的稳步上升表明,在整个成年期间需要继续提高日光安全性。但是,年轻人黑色素瘤发病率略有下降是好消息,可能与年轻人紫外线照射减少有关。
所有年龄的人都可以从保护皮肤中受益:提前做好计划,让防晒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室外时间长,一定穿上防护服,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晒霜,并寻找阴凉处,特别是在太阳最强烈的中午。而且,人们应该避免日光浴和室内美黑。简单地说,皮肤晒黑不是什么好事情!
5、这种癌症不会致命 但是需要终身服药!
基底细胞癌非常普遍,每年大约有100万-300万人被诊断,不过很少有生命危险,通常通过手术切除即可。但对于一小部分患者来说,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只能药物治疗。vismodegib是治疗基地细胞癌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将肿瘤细胞的一个子集带进休眠状态,它们既不生长也不死亡,但许多患者一辈子都要坚持使用它,只有不到1%的基底细胞肿瘤患者需要vismodegib。
但是有一个问题:当病人停止服用药物时,癌症往往会在同一地点复发。在一项发表在《癌症细胞》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基底细胞肿瘤中两种类型的细胞群。肿瘤的外边缘布满细胞,即使在Hedgehog基因阻断的情况下也会持续存在。另一方面,内层细胞在接受vismodegib治疗的过程中发生细胞死亡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三倍。
外细胞被固定在肿瘤的基底膜上,在那里Hedgehog基因信号是高的,Notch信号是低的。Notch在正常皮肤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皮肤癌中最常见的突变,在多达一半的患者中可见。研究人员解释说,这种模式允许癌细胞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休眠状态,而患者则采取刺猬抑制病毒的方式。一旦药物治疗停止,休眠的细胞就会重新激活。
vismodegib的副作用不会危及生命,但也存在一些困扰,如丧失味觉、肌肉痉挛、体重减轻和疲劳,副作用会导致一些病人停止用药。
参考资料:
http://www.onclive.com/conference-coverage/gu-2018/new-model-predicts-survival-following-treatment-with-atezolizumab-for-bladder-cancer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8-02-adding-crizotinib-therapy-patients-nf2.html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8-02-team-tumor-suppressor-triple-negative-breast.html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8-02-melanoma-boomers-falling-young.html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8-02-basal-cell-tumors-drug-treatment.html
声明:
本公众号内容仅作交流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仅依照本文而做出的行为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行为人自行承担责任。专业医学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或专业医疗机构。
本网站新闻资讯、文章、研究数据、治疗案例均来自于国内外医学论文,所涉及到的新药、新技术有可能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患者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依据。癌症治疗目前尚无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参加新药新技术临床试验。
帮助广大患者在抗癌之路上少走/不走弯路
最终成功战胜病魔!
靶向治疗|最新资讯|临床试验|靶向药物|
基因检测|免疫治疗资讯|定期专家科普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