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9-19 14:23 编辑:全球肿瘤医生网
研究人员发现,细菌不仅与结肠和直肠中的肿瘤密切接触,而且还存在于体内其他部位的转移性结直肠肿瘤中。当研究人员使用抗生素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杀死这些细菌时,肿瘤生长速度减慢。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种细菌可能有助于结直肠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癌症基因组学主任,该研究的高级作者Matthew Meyerson医学博士解释说,这些结果暗示了靶向微生物作为某些类型癌症治疗的潜力。
我们认为肿瘤仅由癌细胞组成,但事实上肿瘤由癌细胞,非癌细胞和相关微生物组成,治疗方案可能需要针对这些细胞群的所有成分调整。这项研究已经在 科学杂志上发表。
减少细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以前几个实验室的研究发现,梭杆菌是结肠直肠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为了确定在结肠直肠癌扩散的身体部位是否也发现了梭杆菌,该研究小组对来自11名患者的原发性肿瘤和肝转移的冷冻组织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其中,7个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中都有梭杆菌 DNA。
有趣的是,原发和转移部位的梭杆菌 DNA序列在个体患者中几乎相同。这表明细菌可能与癌细胞一起通过血液传播到转移部位,而不是新的梭杆菌细胞加入其远处的转移细胞。
研究小组随后使用从肿瘤患有梭杆菌和其他相关细菌物种的患者中获取的组织创建了一种新的结肠直肠癌小鼠模型。
结直肠癌治疗的潜在新目标!
Meyerson博士说,结直肠癌细胞和梭杆菌之间关系的确切性质仍在研究中,尽管研究人员怀疑它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细胞。
肿瘤[可能]受益于梭杆菌 - 梭杆菌可能为肿瘤提供必需的营养素或生长信号,NCI 癌症生物学部的项目主任Phillip Daschner解释说。并且肿瘤似乎为梭杆菌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免疫保护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它在胃肠道内定殖和生长,他补充道。
研究结果表明,梭杆菌可能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新靶点,Daschner说。
Meyerson博士解释说,比如杀灭结直肠癌患者梭杆菌的潜在抗生素。
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微生物组,Meyerson博士说。这个微生物组有一个平衡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正常的微生物组可以保护我们。
我们需要一种特异性杀灭结肠癌相关梭杆菌的方法,而不会对正常微生物组的其余部分产生太大影响,他总结道。
细菌可能在化疗耐药中发挥作用!
在9月15日刚刚发表在 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由NCI资助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几种细菌可以分解化疗药物吉西他滨(Gemzar),使其失效。而在这种细菌已经定植结肠癌异种移植物的小鼠模型中,抗生素环丙沙星恢复了肿瘤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由于吉西他滨常用于治疗胰腺癌,研究人员研究了患者胰腺肿瘤样本中细菌的流行情况。他们发现,在测试的113个样本中,76%的人检测出细菌的阳性。在经过进一步分析的15组细菌阳性样本中,93%含有细菌,在实验室实验中发现这些细菌对吉西他滨具有完全抗性。
作者认为,人体肿瘤中细菌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肿瘤中的药物浓度低于其他器官。 因为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恢复化疗敏感性,我们期待该研究的进一步结果。
参考资料:
https://www.cancer.gov/news-events/cancer-currents-blog/2017/bacteria-colorectal-cancer
延伸阅读:
私人订制益生菌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聚集着70%的免疫淋巴细胞!
因此,益生菌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有最直接的关系,能够有效影响免疫系统,是辅助化学药物治疗的绝佳候选人。用益生菌帮助免疫系统,恢复人体强大的自愈功能!
研究发现,某些特定益生菌的细胞壁成份,能和人体肠道淋巴细胞上的TOLL-2接受器结合,降低血清中IgE,刺激免疫系统分泌INF-干扰素,从而使Th1/Th2跷跷板达到平衡,激活人体免疫。
益生菌不仅能够作用于免疫系统,同时能够分泌抑菌素,帮助人类减少和抑制有害细菌的感染。
人类食用益生菌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想要操纵肠道微生物群落向着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方向发展,需要针对个体的群落进行定制,这绝非是找到所谓普适的益生菌,而是真正的依个人情况对症下药。私人订制益生菌是针对不同疾病筛选出的特定菌种,食用这些菌种,能够显著改善特定疾病的病情。
益生菌免疫激活疗法,通过口服功能性益生菌,平衡免疫系统,达到改善过敏及自体免疫、提升NK细胞灭癌能力、防癌抗癌等功能。
不同于化学药物,益生菌是大分子,不进入血液,不经肝肾代谢,仅通过肠道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多余的益生菌则会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长期使用无毒副作用,是真正没有伤害的药。详情可登录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咨询()也可加入医患交流群了解更多抗癌信息
推荐阅读:结直肠癌基因检测
本网站新闻资讯、文章、研究数据、治疗案例均来自于国内外医学论文,所涉及到的新药、新技术有可能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患者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依据。癌症治疗目前尚无治愈手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参加新药新技术临床试验。